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学科科研> 专业设置

轻工技术与工程学科简介

轻工技术与工程学科源于我校1959年设立的发酵工程专业和1980年设立的日化专业,1981年开始招收香料香精方向硕士研究生,1986年获轻工有机合成硕士授予权,2012年获化妆品科学与技术硕士授予权,2016年获轻工技术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2021年10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发布了《关于下达2020年审核增列的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名单的通知》(学位〔2021〕14号),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议批准,我院轻工技术与工程学科成功获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本学科拥有专任教师65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近五年主持国家级、省部级和横向科研项目分别为86、44118项,到位经费9707万元。拥有植物资源研究开发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中国轻工业酿酒分子工程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科研平台。

经过60多年发展,轻工技术与工程学科在香料香精、发酵工程、生物质化学与工程、日用化学品科学与技术等方向形成了显著的特色与优势,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科技奖励4项、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创新奖1项。与60余家白酒、香料香精、日化骨干企业合作,本申请点技术支持建成了世界最大的含硫香料、内酯香料及香料乙基麦芽酚生产基地;奠定了中国肉味香精生产世界领先的技术基础;促进了泸州老窖、郎酒、古井贡、衡水老白干、北京牛栏山、红星等酿酒企业的技术进步。

学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德才兼备的时代新人。学科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如原轻工业部潘蓓蕾副部长、新加坡总统科学与科技奖获得者刘小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剑平等2人。

轻工技术与工程学科分为:香料香精发酵工程生物质化学与工程日用化学品科学与技术四个方向。

香料香精方向:主要研究高附加值天然香料、合成香料、香精绿色制备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在含硫香料、手性香料、肉味香精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特色与优势,提出了肉香味含硫化合物分子特征结构单元模型、“味料同源”中国特色肉味香精制造新理念,建立了我国含硫香料和肉味香精研发通用技术平台,为我国成为世界含硫香料生产强国和肉味香精生产大国做出了重要贡献,支持了日化、食品、烟草、医药、材料等行业的健康发展。

发酵工程方向:主要研究利用微生物、动植物细胞、酶制剂进行物质转化的理论与工程技术。致力于传统发酵食品生产现代化,在白酒酿造工程,新型酶制剂分子特性及催化机制、生物源食品添加剂及功效因子的催化与转化,生物分离工程等领域形成特色与优势。提出基于风味健康双导向的传统发酵食品发展新理念,对白酒、啤酒、黄酒、果酒、酱油、腐乳等全过程底物-菌群-风味相关性进行系统解析;建立完善了以新型高速逆流色谱为核心的生物分离新技术。

生物质化学与工程方向:主要研究纤维素、碳水化合物、废弃蛋白、油脂等生物质原料的特性及其新的催化转化理论与工程技术。提出植物资源高效转化及高值化利用理念,在催化剂挖掘筛选、分子特性与改造、生物质结构重整、转化机理与过程控制等研究领域凸显特色,建立一系列生物质催化理论及定向转化技术方法,在纤维素催化转化功能多糖、马铃薯淀粉重组米、发酵行业固体废弃物及植物蛋白定向制备功能多肽或氨基酸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工程化应用成果。

日用化学品科学与技术方向:主要研究化妆品和新型表面活性剂的设计、合成、性能及应用,在植物基化妆品原料和环保安全性表面活性剂设计应用方面形成了特色与优势。设计高效的双亲分子,研究绿色合成工艺,开发安全、环保、多功能的新型表面活性剂。探索两亲分子聚集及自组装规律。研究表面活性剂在洗涤剂、化妆品、个人卫生护理用品、油墨、食品等领域的应用基础及配方,支持了这些行业改进工艺、提高效率、改善产品质量、促进产品更新换代及技术升级。


分享到: